产品这点事
1,重研发,不重产品
2,重产品,不重运营
3,重运营,不重研发
看起来像个绕口令,这就是创业中的木桶原理,任何的一块短板,都会影响整体。
人才这笔帐
有一些创业者,他宁肯花5000招两个应届毕业生,也不愿意花5000招一个有一到两年经验的人。在他看来,两个人加起来干的活总比一个人多吧,但事实上他付出的各种隐形成本远大于显性成本。别人走的弯路,新手几乎不落的全走一遍,谁来买单,公司呗。
有些人说,我是创业,我没钱,我不可能雇那些精英,那更不务实,但关键的是,你至少得雇到能干事的人吧?
那我招一个有经验的人带他们不就好了?这看起来不错,但现实情况是,有经验的人未必会带人,其次是带人也会损耗他的精力,尤其我见到创业者最不切实际的是, 要求一群新兵蛋子去干老兵油子干的事儿,干不成,把责任全推到员工身上了。关键是,员工的能力就到那里,你逼他干他干不了的事情,那不是赶鸭子上架么,但 是创业者又不可能等待那么漫长的培养周期。
我的结论就是初创者,一开始必须找到由几个精兵强将组成的团队,没有找到就继续找,宁缺勿滥,否则你的步伐会越走越慢,越走越难受。
拍脑袋有瘾
我不止一次的看到创业者拍脑袋,凡事都是我觉着吧,而不是用户觉着吧。以游戏行业为例,初创团队资源不足,掌握不了大量决策所依赖的资源,所以他们面临两种选择,那就是跟着别人走,也就是山寨,或者自己拍脑袋,摸着石头过河。
我总是想,这些人去打仗,那不得死的很惨?一个是跟在别人屁股后头,要灭一起灭,一个是连情报都没有就杀过去,蒙对了,大立战功,蒙错了,一败涂地。对于初创团队来说,这点资源能让你错几次?
接班人在哪?
有一些创业团队起步很好,风风火火,但是队伍一壮大,轻则伤筋动骨,重则分崩离析,最囧的时候一个人管着十几个人的队伍,也没有梯队的概念,那种大权在握的 感觉的确不错,但问题一个人的管理能力是有局限的,当初创团队的人title里都挂了个O,却发现中层完全没培育起来,只得花大把大把的时间用在处理这些 事情上面,顾此失彼,焦头烂额。
很多人的做法就是挑选工作能力最强的人作为后续梯队,结果工作能力最强的未必是会管理的,当一个团队每天在头疼管理问题的时候,它的产品如何继续发力?
其实这些并不是算最不切实际的想法,我相信除非是楞头青一样,以为有个想法就能改变世界的孩纸会想不到这些,大部分创业者能想到这些,但是他不知道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就这么一直困扰着他们,直到宣布创业失败,等到吃一堑长一智以后,便开始知道该如何进行了。
最后的总结就是创业者最不切实际的想法就是以为创业是个扯虎皮做大旗,轻而易举的事情。
申华章
把一个复杂的事情做成,依赖很多条件,有些是内部的,有些是外部的,还有一些是自己的。
因此,有些因素是自己可控的,有些是不可控的,有些是觉得可控实际控制的不好的。
很多人不切实际的幻想是,那些可控不可控的因素都会按照自己希望的那样发生,基本上这样想的都会死的很惨。
这个问题有时候是没有办法避免的,但有一些办法可以减小它们的影响。
1. 选择一些不可控因素少的项目。至于哪些是不可控因素,值得再开一个问题。
2. 多想想各种可能性,特别是不好的情况发生了怎么办。有思考就会有准备。
3. 平时多交朋友,真的需要帮助的时候,除了自己的智慧和家人的支持,也只有靠朋友了。
这个问题不仅仅针对初次创业者,只是他们一厢情愿的时候更多一些罢了。
蒙剑
借用我一直喜欢的一个说法"风险之所以存在是因为你没有足够了解它,当你足够的了解,那么就没有风险"。
上面的说法虽然绝对了点,但是是这样一个思路。首次创业最常见的就是乐观估算市场容量,自己的作业流程预估简单,运营计划只考虑到了眼前,没有风险意识,对竞争环境的预估不足。
简而言之,还是没有足够的了解自己的项目。功课做的足够多,失败的可能性就足够小。
简单的对策:用脑图把自己的项目框架出来,每个点继续细分出枝干,一直分解到自己认为的最小的毫无风险可言的单元,然后把这棵大树上列出的所有点都风险最小化,然后严格执行,应该就离成功更进一步了。
christine
财务预算。我其实觉得,看一个初创公司不用看别的,只要看财务预算,就能看出创始人的风格。比如:是否有足够的商业经验——各项费用预估是否充分;是否有 足够的勇气——处理风险的策略;是否有足够的决断力——放弃什么,保留什么。等等。所以,初次创业者最有可能的不切实际的幻想是财务过于乐观。
罗斌
缺乏调研:积极把创意变成产品而忽略市场的调研,以创意、想法为导向而没关注市场和目标客户。
财务方面,一种空想能有更充足的财务,而没有财务的规划和计划,最后导致资金链断。
人才方面:一种想象每个人都是全能人才,什么都能懂,但是人无完人,不是每一个员工都是全能。
很多人不切实际的幻想是,那些可控不可控的因素都会按照自己希望的那样发生,基本上这样想的都会死的很惨。
不切实际的幻想是无法办法避免的,但有一些办法可以减小它们的影响。
1. 选择一些不可控因素少的项目。至于哪些是不可控因素,值得再开一个问题。
2. 多想想各种可能性,特别是不好的情况发生了怎么办。有思考就会有准备。
3. 选择互补的创业伙伴,不需要全能,但每个伙伴要在团队中有很重要的位置和作用,形成相互互补。
4,财务规划,至少一年以上的财务规划和准备,避免后期出现资金断裂。
本文来源www.educbd.com